5月26日應用化學系列講座(線上)
報告題目:水滑石基納米光催化材料合成太陽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學品
報 告 人:張鐵銳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報告摘要:光催化技術被認為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最有應用前景的技術之一。發展新型高效的光催化材料是該技術實用化的關鍵。水滑石基納米結構材料因其電子結構可調、價格低廉等眾多優勢,而成為光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近幾年來,我們研究團隊通過在水滑石表面引入缺陷結構增加活性位,增強了對反應物CO2、N2等的吸附和活化,進而提升催化活性。另外,通過構造界面活性位,調控中間物種的反應路徑,從而實現高附加值產品的高選擇性合成。
報告人簡介:張鐵銳,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吉林大學化學學士,吉林大學有機化學博士。之后,在德國、加拿大和美國進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底受聘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能量轉換納米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在Nat. Catal.、Nat. Commun.、Adv. Mater.、Angew.Chem.、JACS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80余篇,被引用26000多次,H指數89,入選2018-2021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8項,在國際會議上做特邀報告40余次。2017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曾獲國家基金委“杰青”、英國皇家學會高級牛頓學者、德國“洪堡”學者基金等資助以及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s Award in NanoEnergy2019和中國感光學會青年科技獎等獎項。兼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編以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Solar RRL、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ChemPhysChem、Carbon Energy、Innovation、SmartMat等期刊編委?,F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委,中國化學會能源化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感光學會光催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
報告題目:亞納米尺度材料合成及性質探索
報 告 人:王訓 教授 清華大學
報告摘要:亞納米尺度材料指至少在一個維度上特征尺寸小于1納米的材料。我們圍繞亞納米尺度材料取得的進展為:1.以良溶劑-不良溶劑體系控制晶核尺寸策略為基礎,發展出亞納米尺度材料合成方法學;以此為基礎提出亞納米尺度材料的新概念。2.發現一維無機納米材料直徑限制在1納米左右時,會表現出類生物大分子及高分子的特征,且兼具無機與高分子材料的優異性能。3.實現了具有明確結構亞納米尺寸團簇的精確組裝;進一步證明團簇可以與亞納米尺寸無機晶核共組裝,從而在亞納米尺度實現對無機材料組分及功能的調控。
報告人簡介:王訓,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07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年)。94-01年就讀于西北大學,獲本科、碩士學位;04年獲清華大學博士學位。04-07年任清華大學化學系助理研究員、副教授,07年起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主要從事無機納米材料化學研究,在無機納米晶體新結構控制合成、形成機制及組裝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共發表SCI論文200余篇。兼任《化學學報》、《中國科學:化學》、《高等學?;瘜W學報》、《結構化學》、《無機化學學報》編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Advanced Materials,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Nano Research,Scientific Editor of Materials Horizons,Associate Editor of Science China Materials,Associate Editor of Science Bulletin,Associate Editor of Nano Research,中國化學會副秘書長。曾獲2019年首屆科學探索獎、Hall of Fame (Advanced Materials, 2018)、國際溶劑熱水熱聯合會SHA Roy-Somiya Award (2018)、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2015)、首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青年科學獎(2015)、第八屆“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知識創新獎”、2009年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9年“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5IUPAC Prize for Young Chemists等獎勵和榮譽。
報告題目:自組裝超粒子在電催化中的應用
報 告 人:唐智勇 研究員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報告摘要:超粒子是指兩個以上的納米粒子,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自限制組裝而形成的超結構。超粒子具有形貌、尺寸和結構可控的特征,在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并表現出獨特的光電磁和催化性質。報告人將結合過去幾年課題組的研究工作,討論如何選擇功能基元的種類、調控納米基元在超粒子中的空間分布、以及納米基元間的電子偶合實現高效的電催化分解水反應。
報告人簡介:唐智勇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科技部納米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武漢大學獲學士、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學院、密歇根大學從事博士后工作,后任職于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要研究無機納米材料的制備、組裝及其在能源和催化領域的應用。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并先后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201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上午8:30
報告地點:騰訊視頻會議 566 201 871
歡 迎 參 加
所學術委員會
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